技术小站8

首页 > 游览 > > 正文

法国飞德国旅游签证多少钱 两国的恩怨为何总能搅动整个欧洲***

2024-06-18 15:05:43 游览 阅读:
导读 法国人与德国人在长相上有何区别法国人个子小点,德国人北方的个子超大法国人鼻子比德国人的大,德国人的鼻子比较漂亮,尖尖的。法国人眼睛有的也是黑色的,基本上都是褐色,蓝色的。德国人基本上都是蓝色的,我见过还有眼睛范绿色的。德国人头发大部分都

法国人与德国人在长相上有何区别

法国人个子小点,德国人北方的个子超大法国人鼻子比德国人的大,德国人的鼻子比较漂亮,尖尖的。

法国人眼睛有的也是黑色的,基本上都是褐色,蓝色的。

德国人基本上都是蓝色的,我见过还有眼睛范绿色的。

德国人头发大部分都是金色的,有的人头发金的都范白,也有很大部分人头发是黑色的。

法国人黑头发的比例比德国人多。德国人很多人喜欢留胡子,留大胡子。你会看见金色的胡子一大把!!

哥们实在是想不出什么特点的了。。。

那就这些吧!!!!

你来欧洲自己看下就全明白了。

现在人都到处跑,分清楚是哪国人很难。

欧洲宿敌德国和法国,两国的恩怨为何总能搅动整个欧洲***

法国和德国的恩怨,的确历史悠久,而且每次战争基本都会牵连大半个欧洲***,甚至引发世界大战。

首先,要说法国和德国为什么经常发生战争。

其次,要分析法国和德国的战争为什么总是会波及其他国家。

法国和德国经常爆发战争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1、法国和德国都是欧洲的***型国家,地缘政治上有冲突。

欧洲的强国基本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海洋性,代表是英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还有早期的威尼斯,从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到17世纪至18世的英荷海战,争夺方向他们的发展方向和竞争重点是制海权和海外利益。

另一种是***型的强国,主要是法国、德国(普鲁士)、奥匈帝国、俄罗斯,从拿破仑战争,三十年战争,普法战争,普鲁士、俄罗斯、奥地利瓜分波兰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争夺的主要是欧洲***的陆地领土和***的霸权。

同属***型强国的法国和德国又是邻国,发生战争的概率本身就很大。

2、法国和德国在宗教上存在分歧。

法国一直是坚定支持天主教的国家,德国则是新教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早期信奉新教的国家。宗教改革将德国的各诸侯国划分成新教国与旧教国,双方形成势不两立的世俗阵营,新教国家受到旧教国家的军事威胁,后来法国、英国等国先后介入,产生了三十年战争。

3、法国和德国在领土上有争议。

法国和德国(普鲁士)在战争中互有胜负,导致双方的国境线交互拉锯,最终两国交界的部分的领土就存在争议,双方都认为自己拥有这一区域的主权,比较典型的就是阿尔萨斯和若林,还有德国的鲁尔区。每次战争过后,失败的一方就失去争议领土,便开始酝酿下一次战争夺回失地。

接着聊聊法国和德国的战争为什么总是可以波及欧洲***的其他国家。

1、神圣罗马帝国(德国前身)的皇帝所属的哈布斯堡家族,原本就同时统辖奥匈帝国、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区域。一旦神圣罗马帝国发生对外战争,很容易牵扯其统辖的其他国家参战。

2、欧洲皇室直接的通婚非常复杂,几乎所有的王室都有来自德国众多诸侯的血统,所以一旦德国区域内发生战争,各种亲戚出来帮忙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3、联俄抗德是法国的重要外交策略,德国在地理上有先天的劣势,有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法国经常采用联俄抗德的策略,导致俄国经常被卷入战争。

4、德国(普鲁士为首)和奥匈帝国的民族同盟关系,大德国的范畴包括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不仅包括现在的德国还包括奥地利、匈牙利、瑞士乃至意大利北部地区。奥匈帝国和普鲁士统一的德国,在民族和文化上基本相同,政治上也比较亲密,德国一旦与法国开战,奥匈帝国一定会介入。

5、法国和德国之间战争,英国都会积极介入。英国在确立海洋霸权之后,为防止***上出现类似拿破仑那样的霸权国家,长期采用代理人和平衡的外交政策,即在欧洲***扶植一个代理人国家,对抗另一个强国。欧洲***法国如果略强,则支持德国,德国变强则支持法国。

综上所述啊,德国和法国,要么领土争端,要么争夺***霸权,要么搞宗教战争,反正可以打战的理由有千千万,导致几百年时间内,时不时就打一场。偏偏还有英国在边上煽风点火,俄国蹲在边上先捡现成便宜,外加奥匈帝国当德国的帮手,所有每次开战都带着一堆欧洲国家陪着一起玩,相当的热闹。

历史上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谁胜利的次数更多有什么依据

你好,我是慕慕说历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历史上德国与法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谁胜利的次数最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历史,从德国和法国的国史、背景等多个角度来解析。

其实,算上德国前身“普鲁士”的话,德国和法国在历史上有过两百多个战争,其中,法国比德国胜利的次数稍微多几次。

但如果说是大规模的战役的话,主要有四个战争,它们分别是: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一战、二战。

在这样战争中,法国胜利次数和德国是一样多的,接下来,慕慕将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些战争。

一、法国和德国的渊源背景

首先是两个国家的历史关系。

德国和法国的关系可是不简单,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你知道在欧洲历史上,有一个叫查理曼的大帝吗?如果不知道也没关系,你可以伸手拿一张红桃K出来看一下,上面就是他的原型。

对于查理曼大帝,你不熟悉也不要紧,你只要知道,他创立了一个帝国就行了,这个帝国是多么的大啊,领土多么广阔,东至多瑙河,西到大西洋,南到意大利,北至北海。

后来,查理曼大帝去世了,他的三个子孙签订了一个条约,把帝国瓜分了,瓜分的三部分后来变成了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

这就是德国和法国的历史关系与背景,它们是同宗同源,拥有共同的祖先,按理说本来因该如兄弟一样和平共存,但因为一些原因,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甚至水火不容。

在历史上,法兰西是个大国,它一直阻碍着德国的统一,它爆发的革命又引起了德国的反法战争,于是,在十九世纪以来,这两个国家爆发了四个主要的大战争。

二、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的开始时间是1803年的5月13日,拿破仑战争不是指一场或一次战争,它是指拿破仑在位期间所发生的所有战争。

刚刚说过了,法国是个大国,它的大革命引起了反法联盟的战争。

拿破仑在位期间实行军事独裁,他让法国的军事实力大幅度上升,因为与日俱增的强大实力和做为在位者的野心,拿破仑为了巩固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不断的招兵买马,试图侵占他国。

拿破仑战争的背景

法国在历史上爆发过一场空前的革命,史称“法国大革命”。

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欧洲各国皇室的地位受到威胁,它们联合为盟友,组成“反法联盟”,试图反对和抵挡法兰西共和国的入侵。

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法国和反法联盟各有胜利,于1802年签订亚眠条约,但野心是不可低估的,由于不满这个条约,于是爆发了拿破仑战争。

由于恩怨与利益,欧洲各国开始疯狂打击法国,德国,就是其中之一。

在第六次反法战争中,英国连同普鲁士于滑铁卢击败拿破仑,终于,在俄国的游击战术中,法国开始实力下降,最终失败,以拿破仑被俘虏、流放为结局。

虽然而后又有小小的抵抗,但这场战争还是于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全军覆没为尾声,结束了。

德国胜利,法国战败。

三、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开始于1870年,终止于1871年,这是普鲁士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

因为权利与统一的问题,法兰西第二帝国和普鲁士之间是长年紧张的关系。

1870年,7月,普鲁士首相脾斯麦,公开挑衅法兰西,法兰西发怒,正式与普鲁士宣战,但法兰西由于实力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一直败北。

败北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由于帝国的投降与无能,爆发了又一次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但这次的共和国没能解救法国,普鲁士大军仍然长驱直入,最终以法国失败告终。

四、一战与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是1914年8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引火线,世界表面的风平浪静格局被打破,各国战争纷纷爆发。

由于同盟会挑起的非正义战争,协约国开始参战,其中,德国就是同盟国对于中的,而法国是协约国的,本就关系紧张的国家,如今可谓是更加混乱了。

这次的战争主战场在欧洲,分为东西南三线,德国是西线战场,由英、法两国对战。

最终这场非正义战争在同盟国战败中拉下帷幕,德国遭受重创,法国获得了不斐的战利品,更是在这之后积极打压德国,让德国遭受孟创。

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息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在不远处停留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的9月1日,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和两大集团阵营的建立,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国家开始挑起战争。

德国在一战中为战败国,由于签订的条约对于它来说太过苛刻,于是,在它调整好国内处境后,心中不甘的它联合野心勃勃的日本,挑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以德国失败告终,这种反人类的战争最终还是在正义面前失败,德国再次被法国打压和击败。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德国和法国的战争是纷繁复杂的,千年来,两国爆发的战争或大或小,在其中有名的大战争中,德国和法国各有胜负,赢得次数相差各自一半。

特别是当德国由普鲁士更名为“德国”后的大战争中,两国都各自赢了一半。

德国是如何闪击法国的

二战时德国攻击法国,从战术上来说是成功的,从1940年5月10日正式进攻,到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很快就拿下法国,可谓“闪电攻击”;但是,实际上德国为这次攻击做了许多年的准备,包括对周边的捷克、波兰、比利时的攻击,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如果把攻击法国比喻成做一道讲究火候的炒菜,别看从菜下锅到炒熟装盘时间很短,但准备菜的过程是很长的,要洗、择、切、焯水等。德国攻击周边国家是为攻击法国做准备,其实攻击法国何尝不是为攻击英国做准备呢?德国攻击法国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一、希特勒认为第二次欧洲大战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有必要的,这是捍卫德国生存空间的唯一方法。为此,他要做到:绝不能让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被别人察觉

希特勒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终极目标,侵略者可以借此机会“净化”原属于“不够格和无价值之人”的土地。1928年,他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每个健康、未遭破坏的国家都会认为获取新领地并没有什么用,但这种事却自然而然地发生着……禁止世界上存在此类争夺的人也许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但与此同时也泯灭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进化力量。”

1933年,希特勒成为元首,掌握德国军政大权,这些想法成了他的施政方针。在希特勒的认识里,他坚信,德国注定要与斯拉夫国家进行一场生***较量,以此证明雅利安人的优越性。如果德国人被证明是当之无愧的赢家,奖赏不仅有一望无垠的肥沃耕地和几乎无限供应的奴隶,还有克里米亚和乌克兰的丰富自然资源。这些地区有大量的油田,这对维持一个现代国家的经济及其战争机器至关重要。

但是刚刚上台的希特勒是没有能力发动战争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军力不够,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这时的德国军队还不到十万人,自保都是问题,遑论攻击别人。就连弱小的邻国波兰都说:如果有必要,几天就可以打下德国。他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当时波兰的军队是德国的两倍,而且波兰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军队现代化方案,淘汰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的众多的骑兵,增加装甲兵的数量。当然,要做到这些是要花许多钱的,这是波兰的难处。法国和英国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军事力量比德国强大得不是一点二点,希特勒是不敢贸然废除《凡尔赛和约》的。怎么办?希特勒采取的是方法是:小步快走切香肠,远交近攻强力量。

首先,希特勒要找借口退出国际联盟,为毁约做准备;还要让波兰人放松警惕,不搞军事现代化。为此,希特勒于1933年10月向法国和英国提出削减军备的要求:因为你们是如此的强大,而德国的军事力量是如此的渺小。英国和法国当然没当回事,德国也就顺理成章地从日内瓦裁军会议上撤回德国代表团并退出国际联盟。接着,希特勒于1934年1月邀请波兰谈判,大谈两国联系和历史渊源,两国要和平相处。为了表达诚意,两国签订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条约。波兰当然高兴了,他们的军事现代化的钱还没有筹集够呢,现在可以省省了。

其次,积极发展军备,建立空军、海军。煤炭资源丰富的萨尔区在《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中是划归德国的,所以能源方面德国不用发愁。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成立德国空军,命令格林元帅为空军司令,同时在全国实行征兵制,其实这两项措施已经是《凡尔赛和约》不允许的了;看到英法没吱声,希特勒又“谦虚”地向英国提出自己要建设海军的想法,并保证:德国海军绝不会超过大英帝国舰队的1/3,居然,英国同意了。

再次,希特勒大肆迫害犹太人,宣扬种族主义。

希特勒迫害犹太人,是德国历史上最不堪的一页,当时,欧洲那些国家就没有过错吗?其实他们心里恐怕也为这腌臜的种族主义找借口。毕竟希特勒所谓的“优等种族”是他们一家的,所以希特勒在大搞种族迫害时,英法两国也没有出声。在纳粹的法律《纽伦堡法案》中,犹太人没有国民权利,不准与别的族群通婚、不得在行政部门工作、不得接受教育、不得上大学、不得接受药物治疗、不得进入新闻界等等、等等,一句话,没有人的权利。

最后,希特勒启动“四年计划”,加强工业生产,为战争做准备

1936年,希特勒启动“四年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们要保证到1940年,德国要具有在欧洲发动一场全面战争的一切条件。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加强战略物资的自给,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他们增加储备量的同时,也加紧了合成燃料和橡胶的生产;空军的训练是计划中的一部分,格林抓得很有成效。军队里的将军们也不甘落后,他们在一战中冲锋陷阵,当时就是高级军官,希特勒当时还只是个上士,现在这个上士领导的有模有样,将军们很服气,希望一雪前耻。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快速移动的机械化战争形式,并称为“闪电战”;“闪电战”所需要的坦克也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开了下来。

二、战争的前奏序曲:收复莱茵地区,控制奥地利

1918年底,一战结束,法国人牛哄哄地逼迫德国签订了非常过分的《凡尔赛和约》,但美国不是太高兴,英国暗地里也很有意见,都觉得对德国太苛刻了。这不是他们对德国有多么好,而是不希望法国在欧洲做大。1925年,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就心怀鬼胎地在瑞士小城洛迦诺召开会议,要求就边境问题来个大讨论,参加会议的主要是英、法、德等七国。

最后他们达成协议,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

说白了,这个条约就是暗中鼓励德国来抗衡法国,英国可以身在英伦三岛,遥控欧洲***、主导欧洲事物。多么好的想法啊,德国表示没意见;法国有意见,但没脾气。

根据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规定,莱茵区是非军事区,是大约24475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与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接壤。1936年3月7日上午,一支由22000人组成的德国军队进入这片非军事区。由于怕过早引起战争,希特勒嘱咐:如果遇到法国军队,你们就回来,不准发生冲突。然而,这只小部队一路上连一个法国士兵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莱茵区收复了,希特勒在德国人心目中封神成圣。

接着希特勒轻松地就控制了奥地利,奥地利与德国结盟。1938年3月12日上午,德国第八集团军跨过边境,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希特勒的老家。当晚,希特勒就出现在奥地利的林茨,那里是他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奥地利所以犹太人的财产都被没收,不准他们在做生意,全部都到大街上清洗地面。

三、在捷克牛刀小试,英国的绥靖破产

经过多年的准备,条件似乎成熟,希特勒开始了他的二战魔幻操作。第一个问题是苏台德地区的自治事件。许多书都把德国闪击波兰作为二战开始,其实我倒是觉得苏台德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历史上苏台德地区属于奥匈帝国的领土,生活得讲德语的居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一下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1938年4月24日,苏台德地区的德国人要求实行自治,领头的是苏台德德国党。其实这都是希特勒在背后策划的,他知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肯定会拒绝,于是希特勒以支持苏台德的德国人自治为名,开始备战,并向外宣布:9月30日是德国攻击时间。

英国人这是慌得一比,他们自作自受地弄了个《洛迦诺公约》,德国人这么做好像也是有道理的。1938年9月15日,时任英国首相的内维尔·张伯伦赶忙跑到德国斡旋,费了许多的口舌,希特勒终于开口了:如果捷克人交出苏台德地区,德国就解除战备状态,不打了。希特勒还说:如果这样,我们德国会尊重捷克的主权。英国和法国看到德国只有这么个要求,觉得满足一下德国就能换来和平,还是划算的。于是内维尔·张伯伦联合法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压,强迫他们交出苏台德地区。

虽然捷克斯洛伐克武装部队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投降了。1938年10月1日,德国军队开进苏台德地区。张伯伦说:我捍卫了“光荣的和平”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但保守党议员温斯顿·丘吉尔却无情地批评他说:“这只是德国人“清算的开始”。果然,1939年3月14日凌晨,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接见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伊米尔·哈卡:“你们国家的叛乱太严重,德国有责任去平息,你们应该邀请德国陆军前去平息叛乱,如果德国陆军不能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只能派空军轰炸叛乱分子。”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伊米尔·哈卡当场就心脏病发作。第二天,德国的坦克就出现在布拉格的大街上。

四、“波兰,我们来了!你就灭了吧”

接下来就是波兰。借口现成的:波兰必须归还德国的波罗的海港口但泽。但泽问题比较复杂,今天不多说这个问题。波兰当时的政府还是五月政变上台的毕苏斯基政府,毕苏斯基1934年与希特勒签订《德波互不侵犯条约》,1935年就***了。但泽对于波兰人来说是不会还的,他们在捷克受侵略是还趁火打劫,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自己,吓得赶忙向英法求救。希特勒却对英法不屑一顾,对于英国他就一句话:最后不要掺和,否则吃不了兜着走。1939年3月15日,德国军队从三面包围了波兰,希特勒下达的最高指示是:务必在9月1日之前进入波兰。

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攻击波兰,后来解密的文件显示,1939年5月23日,希特勒在一个高级别会仪上说:“英国不可以指望,与他们没有和平解决问题的可能,和英国的战争是早晚的事。只有我们成功占领荷兰和比利时,打败法国,我们才有打赢英国的基础条件……哪里有不流鲜血就取得成功的。······不要放大战争的影响,它会结束的,打波兰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因为英国太颓废、法国太堕落、美国太不感兴趣。他们都不会为了波兰而大动干戈。”这是希特勒的判断,他在入侵波兰之前,还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包含一项秘密协定:德国入侵波兰之后,苏联将会得到波兰的一半和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1939年9月1日黎明时分,德国军队跨过了长达2000公里的德波边境。紧接着,英国和法国下令全国总动员,9月3日上午11时整,英国对德宣战;下午5时整,法国对德宣战。二战爆发了。9月1日,55个德国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进入波兰,还没有现代化的波兰军队面对德国的钢铁洪流毫无还手之力,波兰人虽然很勇敢,但那些本来早该淘汰的波兰骑兵在机枪和坦克面前就是一堆肉。9月8日,德国装甲部队逼近波兰首都华沙;9月17日,苏联军队从东面进入波兰。9月18日,波兰政府和统帅部穿越罗马尼亚边境,流亡到英国,抵抗结束。作为***国家的波兰不复存在了,波兰灭国。

灭了波兰后,希特勒想停下来歇一歇、看一看,他以瓜分波兰为条件向英法提出一项和平协议,被英法拒绝了。英国军队还准备登陆挪威港口纳尔维克,切断德国物资通道,而希特勒担心的是英国海军会从挪威出发封锁德国港口,并进而通过波罗的海威胁德国本土。一不做二不休,1940年4月9日,希特勒第一次出动伞兵占领挪威;同一天,德国国防军迅速出击,占领丹麦;一看情况不妙,瑞典马上宣布:我保持中立。

五、可以把这一天作为正式攻击法国的开始

1940年5月1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辞职,丘吉尔接任。也就是这一天,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各个重要设施和军事目标进行猛烈的轰炸。从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国的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从5月10日开始,到6月22日,德法签订停战协定,短短44天的法国战役,德国是怎么打的呢?

看地图就知道,德法之间有道马奇诺防线,法国人以为这是德国攻不破的,重要的是比利时不能被德国占领,不然德国从比利时一路向南可以很快占领法国,所以盟军的作战计划都是围绕着比利时方向制定的。德国也有后顾之忧,虽然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希特勒知道这是因为苏联还没有准备好,如果准备好了,德国就要面临两线作战,所以他要赶快打下法国,不能拖下去。德国为此做的计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黄色作战方案”(攻打荷比卢三国和法国北部);第二部分叫“红色作战方案”(进攻法国本土)。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制定的黄色方案就是一个西线作战计划,它是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但是希特勒对这个计划比不欣赏,他总是觉得这不是个好计划,开战以后的伤亡也会很大。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也不完全赞同此计划,曼施坦因认为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应该在左翼,而不是右翼,他的作战构想就是出奇制胜: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和主要突击力量通过巧妙的穿插,越过地势险峻、被普遍认为装甲部队无法行军的阿登山区,绕过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直插盟军防守薄弱地带,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盟军,迅速灭亡法国。

希特勒非常看好曼施坦因的构想,他命令陆军以此为蓝图赶快做个计划。德国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都强烈反对曼施坦因的构想,认为太冒险,一着不慎就会全军覆没,但迫于元首的压力,他们只好根据曼施泰因的设想重新制定作战计划,这个计划代号叫挥镰行动。计划内容是:B集团军群攻打荷兰比利时,牵制北部盟军;C集团军群攻击马奇诺防线南部,使南部盟军不能支援别地;担任主要进攻的兵力是A集团军群,他们从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突袭,长驱直入攻击法国。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3469辆坦克、2000架飞机,英伦三岛还有1000多架飞机可以支援战斗,虽然兵力与德军相当,但由于英法一直没有想到要打仗,所以备战不力,战斗力要大打折扣。盟军最高统帅部制定的作战计划重点是防御德军向比利时的突击,把比利时作为主战场。根据这个计划,盟军把主力部署在法国和比利时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盟军的设想是: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则盟军协同作战挡住德军进攻;如果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部署在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的部队可以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抵御;至于中段,因为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盟军压根就不认为德国会从这里进攻,事实上这里也是人迹罕至地地方,机械化部队更是没有路可走,所以盟军只留了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驻守。

六、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路

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德国军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法国战役的序幕。德国的A、B、C三个集团军群几乎是同时发起攻击的,担任助攻和吸引英法军队主力的德军是费多尔·冯·博克元帅率领的B集团军群,他们先以空降部队控制了荷兰和比利时境内的重要桥梁及要塞设施,接着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荷兰和比利时边境发起了猛攻,吸引了大批集结在法国北部的英法主力越过法国、比利时边境赶去增援;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元帅率领的C集团军群也摆开架势对马奇诺防线南段进行了如假包换的佯攻,由于攻击的很认真,法国军队都要相信这就是进攻方向。

担任中路主攻的是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元帅率领的A集团军群,他们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快速突击,仅30万人口的小国卢森堡哪里见过这个阵仗,立刻就不战而降。集团军群的装甲兵团由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将军指挥,下辖古德里安指挥的第19装甲军、赫尔曼·霍特指挥的第15装甲军和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指挥的第41装甲军。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国境内,5月12日下午到达马斯河北岸,并攻下了法国著名要塞城市——色当;5月13日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部队全部渡过了马斯河,一骑绝尘地向法国纵深猪突猛进。

5月14日,围绕着马斯河盟军和德军进行了制空权的争夺,空战非常激烈,盟军战机在德军地面强大炮火和空军飞机的双重打击下损失惨重,德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德军的后续不到源源不断地度过马斯河进入法国。德军装甲集群以空前的速度长驱直入,法国全国上下陷入于惊慌失措之中,1940年5月15日清晨,法国总理保罗·雷诺沮丧地给上任才五天的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打***说:“这一仗我们恐怕要打输了。”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的推进速度真的太快了,他们甚至对路边上逃跑的法军都不愿意去俘虏,一路上他们用扩音器高喊:“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路。”1940年5月16日,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向西转进,直指敦刻尔克地区;5月20日,古德里安抵达英吉利海峡;连德军统帅部也没有料想到自己的部队推进的这么快,一时不知道怎么指挥部队下一步的方向。

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已经构成了从色当到法国西海岸的进攻线,切断了法军从北部南逃的退路,博克的B集团军已攻占了荷兰及比利时东部,70多万英法盟军主力的左翼实际上已处在德军的深远包围之中,被全部压缩在狭小的敦刻尔克地区。5月24日下午,就在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离敦刻尔克还有10英里时,上级命令:停止攻击。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非常不解,立即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

希特勒为什么下令停止进攻呢?一种说法认为,是希特勒因为希特勒对英国人情有独钟,故意放英国人一马,他曾说过:“他们那些人是有价值的人种,是我要与之媾和的人。”另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对自己的装甲部队异常迅速地挺进感到不安,怕他心爱的装甲部队陷入敌军南北合围。不过盟军没有浪费这宝贵的时间,他们了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从5月26日到6月4日,一共从敦刻尔克撤出32.4万人,这些撤退动作都是在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的眼皮底下进行的,他们靠在坦克上眼睁睁地看着盟军上船逃走。

后面的作战就是那个“红色作战方案”了,没什么好说的,德国人继续一泻千里,法国人还是溃不成军,其实他们也没有多少军队了,大部分都从敦刻尔克跑英国去了。1940年6月14日,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不设防的巴黎。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22日,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国战役结束。这场战役历时44天,德军伤亡15.6万,法军被歼灭29万、被俘虏190万。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仅供网友交流旅游相关攻略等信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注意:酒店景区门票的优惠价格与免票政策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景区酒店政策!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德国 法国 希特勒 波兰 战争 英国 比利时 普鲁士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