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首页 > 游览 > > 正文

为什么德国人去中国旅游 是不是都很有钱

2024-06-22 12:55:00 游览 阅读:
导读 “西方之眼”马可波罗为何被质疑来过中国十三世纪末,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商人,在狱中向他的难友鲁斯蒂谦口述了他的一次神奇的东方之旅。这段非常经历后由比萨作家鲁斯蒂谦(Rustigielo)写成一本非常有趣的游记。书中描绘的那个遥远古

“西方之眼”马可波罗为何被质疑来过中国

十三世纪末,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商人,在狱中向他的难友鲁斯蒂谦口述了他的一次神奇的东方之旅。这段非常经历后由比萨作家鲁斯蒂谦(Rustigielo)写成一本非常有趣的游记。书中描绘的那个遥远古国震惊了整个欧洲。

在当时战争和瘟疫肆虐的欧洲,人们通过这本书发现了一个崭新的***。正是这本书,引发了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的扬帆出海,踏上寻找富庶的东方之路,从而带来改变世界的地理大发现。

《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

马可·波罗(1254—1324),1275年(世祖至元12年)同父亲、叔叔三人从意大利长途跋涉到达中国。遍游中国各地。深得中国忽必烈大汗王朝的信任,并在中国任职。1291年(至元28年)初离开中国。带着大量珠宝财物父叔三人回到故乡意大利威尼斯。1298年,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两个意大利城邦发生海战,马可·波罗参加的威尼斯舰队败北,不幸被俘入狱。

在枯燥阴冷的牢狱生活中,年轻的马可·波罗向狱友神采奕奕描述了一个遥远、神奇的中国:“在那里,我生活了十七年,并当上中国皇帝的***。中国有富丽堂皇的宫殿,殿内墙壁上镀着黄金……即使是普通人家,也像欧洲君主一样富足。”这个普通商人对元代中国的政治事件、物产风俗,地域环境十分熟悉。游记里对中国京城和江浙风物的细致描写十分惊人。阅读它仿佛进入一条弯曲的长廊,古国无限风光,奇美目不暇接,这让欧洲人对古老中国产生了神秘向往。

马可波罗为何被质疑来过中国,疑点重重

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一直惹来重大争议。大多现代历史学家相信马可·波罗确实到中国,因为他描述了远东生活的很多细节,如纸币、大运河、蒙古军、煤炭、白酒、石棉、虎,皇家邮政系统的结构。他提到中国对日本古称,是日本在西方文学里第一次出现;他描述的大都附近的一座桥也较像卢沟桥。

其实,纵观《马可波罗游记》和波罗先生本人的说辞,破绽多到数不胜数。

1966年德国学者福赫伯(HerbertFranke),1979年美国学者海格尔(JohnW.Haeger),1982年英国学者克雷格?克鲁纳斯(CraigClunas)先后发表文章,对这位威尼斯商人是否到过中国或只在中国北方盘桓而未曾抵达南方等论点提出个人看法。二十世纪末,一个新的疑点使争论再次掀起。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兰西斯·伍德博士发表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在书中,她明确表示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被看作怀疑论的集大成者。

历史上,由波斯工匠带至元朝军营的配重投石器--襄阳砲,被波罗先生自称由他传授给蒙古军队。这种中国人此前不会制造的新式投石器,在襄阳之战中击垮了南宋守军最后一丝士气。马可波罗既然在中国有过如此丰功伟绩,却不被历史留下名字,真的合理吗?

尤其疑点出在襄阳破城的时间上。根据史料的记载,蒙古大军围攻襄阳的时间是1268年到1273年,而从《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的年代推断,马可·波罗一行在中国逗留的时间是1275年到1292年之间,也就是说,襄阳城破之时,马可·波罗一行应该还在来中国的路上,这几乎可以肯定,马可·波罗奉献投石机一事是不存在的。很显然,马可·波罗并没有亲眼见证襄阳城破,但他却把自己写进了这一壮观的战争,这足以证明他在自己的游记中撒了谎。

“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天历三年以疾卒。”(《元史?方伎传》)。

马可波罗既然在元朝任职多年,为什么没有帮助威尼斯共和国与蒙古帝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在他自称游历任职的十多年里,从不见其同家乡有任何书信往来。

在他回国之后,一贯重视贸易路线开发和亚洲内陆情报的被威尼斯当局委,居然没有向他询问详细情况,也没有为委派执他执行任何与亚洲国家有关的外交任务。马可波罗的辉煌履历,难道就如此一文不值?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他在中国供职的十七年,表现得非常能干,所以忽必烈大汗常派他到帝国各地以及藩属去执行机密任务。他有时也为自己的私事外出旅行。他还被忽必烈任命为扬州总管。他曾经在中国担任过这样的重要职务,可是,在中国的所有史料当中,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关于他的任何记载。汉文或蒙古文的历史典籍中都有他的名字记载。所有元朝史料;《扬州志》,都未曾发现“马可·波罗”这个人的蛛丝马迹。

对于上述问题,人们可以这样解释,或者是当时中国的史料记载不详实。

然而,这么熟悉中国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却丝毫没有提到象征中国文化的一些物证,比如:书法、中医、瓷器、筷子和茶叶。并且没有提到长城。没有提及中国的汉字。令人匪夷所思。对于每一个初来中国的欧洲人,这些应该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为了发展对华贸易,派遣马嘎尔尼率领400多人的船队来到中国,巍峨的长城给马嘎尔尼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些沿山脊而建的墙垣,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几乎每隔100米,就有一座岗楼。你站在任何一处都能看到这一景象。”马嘎尔尼在亲眼见到长城后,使更多的人对马可·波罗产生了怀疑。按照游记中所说,他是从蒙古出发,经陆路到达中国京城的,按道理必定在长城沿线的某一点穿过。然而,他没有提到长城。

有学者考证得出结论,中国长城有好几处,马嘎尔尼看到的长城是明长城。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不太引人注意。并且十三十四世纪来中国的传教士也没有提到长城。

总结与反思

对于马可·波罗没有提到中国的汉字,笔者认为,也许可以这样解释。马可·波罗出身商贾家庭,他只注重杭州的“丝绸”,而不喜欢汉字。应该记得,马可·波罗回到故乡,是在狱中讲述经历是由别人记录,他不会写作,所以他对文字没有兴趣。人们似乎没有理由和充分证据证明马可·波罗在撒谎。国际上有关马可波国是否到过中国的争论,持续不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围绕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问题争论,其意义已从另一个层面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无论是亲历还是转述,不管如何,马可?波罗确实早在700多年前,就将中国介绍给了西方世界;西方世界对中国较为全面的认识,确实始于马可?波罗。这两个确实,无疑奠定了马可?波罗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先驱者的地位。这位出生于意大利的商家子弟,作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旅行家和探险家之一,与玄奘、哥伦布等一起进入了探险者不朽者的行列。

参考文献:

1.米南德,为什么马可波罗必须来过中国

为什么苏联坚决反对中国“入常”,美国却成为唯一的支持者

你首先要弄明白,最早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所谓“中国”,那是指老蒋的“国民政府”,时间是1945年6月26日,也就是《联合国宪章》的签署日。而当时的国民政府,跟美国的关系堪称铁得不能再铁,虽然当时罗斯福总统已经逝世,但是在联合国框架的酝酿阶段,对华态度比较友好的罗斯福仍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认定中国“入常”等同于美国从此多了一张永久性支持票。

(罗斯福总统)

成立联合国这事,是美国人最先琢磨出来和付诸实施的,时间约在1943年末左右,此时反法西斯战争的迅速逐渐明朗,那么如何维持战后的国际秩序,如何贯彻美国一直追求的霸权和话语权,就被提到日程上来。美方最早提名的四大发起国,当然是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主力:中苏美英,中心意思是这四大国充当“世界***”的角色,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和打击可能出现的类似小胡子这样的刺头。

苏德战争正处于激烈时分,所以苏联当时只是附和而不是那么积极,基本都是美国在推动,1944年8月起,美英中苏四国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讨论和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然而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却出现了变数,因为这次会议并没有邀请中国参加,1944年下半年到1945年初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让老蒋和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直线下降,进而深邃地影响了政治格局。

(签署相关文件)

由于对德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斯大林对联合国的问题也变得重视起来,尤其是雅尔塔会议缔结的密约,涉及到了中国和苏联之间敏感的领土问题,为了尽快击败日本,美国在没有通知重庆政府的情况下,单方面同意了斯大林出兵东北的条件,其中包括外蒙维持现状、租借旅大和关于库页岛的等等不合理要求。重庆政府得知后非常愤怒,曾经派外交部长王世杰和小蒋亲往莫斯科去交涉,而斯大林的态度又非常强硬,双方不欢而散。

所以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和苏联的关系降到了冰点,苏联当然不愿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那肯定是等于在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当中多了个敌人嘛!并且中国一旦入常,指不定哪天就会翻起那些旧账,所以苏联变卦反对中国入常是必然的,那会也还不是我们的什么“老大哥”。而丘吉尔则是一贯轻视国民政府,并且为了拿回香港的问题,跟老蒋多次发生争执,也不支持中国“入常”,斯大林和丘吉尔认为,常任理事国有美英苏就足够了。

(开罗会议)

所以情况确实如此,那就是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大国当中的苏联和英国都开始反对中国入常,唯独美国因为和重庆政府的特殊关系而力主,并且提议常任理事国扩大到五个,以削弱苏联的影响力。在联合国的设计框架的实质阶段,又规定了五个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的原则:即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一个大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如此常任理事国的权限就很大了,三方因此开始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同时,如果要入选常任理事国,总得是个大国并且在二战中得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国家,所以满足条件的国家实在有限,苏联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盟友”,它势力范围内的东欧诸国既不是战胜国、体量又都很小;英国则出于自己的利益,推举关系和情况都比较特殊的法国,毕竟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政府还算是反法西斯阵营的,而美国着力推举中国,同时还不太接纳一向特立独行的法国,而是提名了南美大国巴西。

(雅尔塔会议上)

三巨头由此算是“各怀鬼胎”,那就得博弈和谈判,其中美英之间还是比较容易谈的,英国人说巴西就算了吧,丫根本没有直接参加二战,也不是战胜国,确实不太合适,要不咱俩互相支持一下,你同意法国进来,我就同意中国进来。美国人琢磨琢磨也只能这么办,因为巴西的提名也肯定得不到苏联的同意,于是美英各带着一个候选国,再跟斯大林摊牌。

既然美英达成了互相支持的协议,那么在三巨头的表决时,就等于让中国和法国已经都有了两票,斯大林孤掌难鸣。而中国坚持了八年艰苦的全面抗战,并且拥有着庞大的国土和人口的体量,让苏联也确实无话可说。所以斯大林只能挑法国的毛病,说法兰西一个多月就让德国人给打残废了,戴高乐不过是个流亡政府,实在差了点意思。

已经确定为常任理事国的美、苏、英、中四个国家,一边举行会议进行联合国的筹建工作,一边落实最后一个名额,由于美英达成了一致、而国民政府自然亲美,所以出现了三对一施压的局面,而法国人也适时地表态,可以免除之前的沙俄、现在的苏联跟法国的一切债务,来换取斯大林的认可。最终,势单力孤的苏联只能接受这个方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名单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在德国已经投降、日本投降也进入倒计时的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其第23条第一款作出明文规定:“***、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其中五大国有安理会的一票否决权。

美国人积极操持的结果,也确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1950年的那场战争中,由于苏联代表缺席,另外四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了组建“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的决议,并且授权由美国总统提名总司令人选,使联合国沦为了美国行使霸权和军事干涉的工具。而事实也证明,龟缩台海一隅的蒋政权继续把持着席位,显然是不合理的。

经过不断的争取和逐渐获得大多数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常任理事国的席次。

(我国恢复席位)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喜欢去国外旅游,是不是都很有钱

国外有很多旅游线路费用其实并不高。所以并不是很有钱才能去的。

中国人喜欢储蓄,不像欧美国家的人,有多少钱就造多少,没有钱了,创造条件继续造,信用卡就是这样从国外传过来的。

如今谁的卡里没有三瓜俩枣的,最不济微信或支付宝里也会蓄上大几千的。

有了这几千块,可以先从亚洲邻国开始您的环球旅行。泰国,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都用不了多少钱就能好好感受一下异域风情。

所以说,去国外旅行,真的不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shecan,lcan,youkan!

做一次出国规划,提前做一下旅游攻略,第一次可以跟团,等轻车熟路再自由行。等疫情结束后,开启新的旅程吧。

从清末到民初为何德国一直援助中国

题主为什么会觉得德国一直对华援助合作?我觉得正常的贸易不能算援助,而且无论是晚清还是民国,都被德国坑过。

早在晚清时代,晚清就从德国订购军舰、枪支、大炮等武器。不过这都是正常的军火贸易而已,并非援助。当然,德国的军舰报价比英国便宜些,不过这也主要是因为德国当时军舰设计、建造都远不如英国,急需打开市场,并非为了给清政府提供援助。

而德国和国民政府的合作,主要是为了获取中国的钨、锑等战略物资。在1934年8月23日,中德两国签署了《中国原料及产品对德国工业产品交易合约》,双方约定,以中国的农产品和矿产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

1936年4月8日,中德两国又签署了《信用贷款合同》,德国政府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信用贷款,中国每年可以购买2000万马克的工业产品,同时交付1000万马克的农产品和矿产,所以相当于德国每年提供1000万马克的贷款。

如果单纯从这个贷款协定看,倒也可以算德国对中国提供了援助。但是实际上由于贷款限定购买德国的工业产品,而工业产品这个可以很轻松的通过加价获取巨额利润,特别是军火国际市场售价可以轻松翻倍,所以德国实际提供的商品价值远远不到2000万马克,德国实际并不吃亏。

以德国提供的150毫米榴弹炮为例,34年中国购买的24门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德国报价154629.45元一门,折合45461.05美元,是比德军自己采购价格贵了3倍。还有从德国购买的军车,给中国的报价直接翻倍。至于德国人把出口到中国的装甲车上原配的MG34给拆了,换成MG13这种小花招就不要去说他了。

所以德国和中国当时最多算军火贸易,不能算援助。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仅供网友交流旅游相关攻略等信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注意:酒店景区门票的优惠价格与免票政策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景区酒店政策!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中国 波罗 德国 苏联 斯大林 马可波罗 联合国 长城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
'); })();